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0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49篇
安全科学   22篇
环保管理   55篇
综合类   213篇
基础理论   25篇
污染及防治   14篇
评价与监测   4篇
社会与环境   13篇
灾害及防治   1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2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51.
上海中心城区合流制排水系统调蓄池环境效应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程江  吕永鹏  黄小芳  郭晟 《环境科学》2009,30(8):2234-2240
于2006~2008年同步监测了上海中心城区成都路合流制排水系统20余次的降雨、径流和径流水质过程,研究了国内首座投入使用的城市大型排水系统调蓄池的环境效应.结果表明,调蓄池有效提高了排水系统排水能力,系统截流倍数可从3.87倍提高到6.90~9.92倍.对暴雨溢流和旱流试车溢流的年际平均削减量分别为9.10×104m3和8.37×104m3,削减率分别达9.00%和100%.对暴雨溢流COD、BOD5、SS、NH4+-N和TP的年际平均削减率分别为13.76%、19.69%、15.29%、18.24%和15.10%,相应削减量分别为41.21、12.37、50.10、2.12和0.29 t.a-1.调蓄池可100%削减旱流试车溢流污染,相应污染物的削减量分别为20.75、4.87、14.90、4.49和0.30 t.a-1.分析显示调蓄池设计标准、运行模式和降雨条件是影响调蓄池环境效应发挥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52.
城市降雨屋面、路面径流水文水质特征研究   总被引:24,自引:6,他引:18  
为研究城市硬质下垫面径流的水文过程与污染物浓度变化特征,对北京市2006年6-8月的4场降雨进行路面和屋面水文、水质过程同步分析.结果表明,径流曲线与降雨过程线形状类似,波动幅度相对较小,滞后于降雨过程线5~20 min,屋面径流系数在0.80~0.98之间;路面径流系数在0.87~0.97之间.径流污染物的浓度是由累积排放规律决定的,路面径流的污染物浓度高于屋面径流,径流中COD、TN、TP的浓度均超过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V类水要求.各类污染物之间的相关性均处于显著性水平R=0.1以上,屋面径流颗粒物与有机物和阴离子之间的相关关系较大(>0.5),而与氮磷等营养物质的相关系数较小(<0.5);路面径流中,TN、1P与颗粒物的相关性有所增加.径流中各类物质大多存在初期冲刷现象,并受到污染物种类、下垫面特征、降雨强度和雨型等因素的影响.SS初期冲刷现象较其它几类污染物更为明显,路面较屋面更容易形成初期冲刷,低强度降雨不容易形成有机物和营养物质的初期冲刷现象.控制初期径流污染是北京市径流管理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353.
城市机动车道路面初期效应及初期径流弃除量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路面径流污染是城市面源污染的主要组成部分,初期径流弃除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源头控制方法.对于初期径流、初期效应尚没有明确的定义,且路面冲刷规律较难把握,使得对路面初期径流是否弃除以及弃除最的确定都缺乏理论依据.通过对北京某典型机动车道路面径流水质的监测,分别用基于浓度和基于负荷两种初期径流定义方法对初期效应进行了判断,初...  相似文献   
354.
城市暴雨径流初期冲刷现象识别模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有关城市暴雨径流初期冲刷现象(FEE)的评估方法迄今为止饱受争议,针对传统初期冲刷现象评估方法存在的弊端,提出了用最优分割模式(OSM)进行初期冲刷现象识别.两场暴雨(2009-8-3和2010-7-31)径流的案例分析表明:应用最优分割模式识别初期冲刷现象,对于无坡度的混凝土道路径流,平均初期径流控制量为6mm,而传...  相似文献   
355.
Atmospheric CO2 concentration (Ca) is rising, predicted to cause global warming, and alter precipitation patterns. During 1994, spring barley (Hordeum vulgare L. cv. Alexis) was grown in a strip-split-plot experimental design to determine the effects that the main plot Ca treatments [A: Ambient at 370 μmol (CO2) mol−1; E: Enriched with free-air CO2 enrichment (FACE) at ∼550 μmol (CO2) mol−1] had on several gas exchange properties of fully expanded sunlit primary leaves. The interacting strip-split-plot irrigation treatments were Dry or Wet [50% (D) or 100% (W) replacement of potential evapotranspiration] at ample nitrogen (261 kg N ha−1) and phosphorous (29 kg P ha−1) fertility. Elevated Ca facilitated drought avoidance by reducing stomatal conductance (gs) by 34% that conserved water and enabled stomata to remain open for a longer period into a drought. This resulted in a 28% reduction in drought-induced midafternoon depression in net assimilation rate (A). Elevated Ca increased A by 37% under Dry and 23% under Wet. Any reduction in A under Wet conditions occurred because of nonstomatal limitations, whereas under Dry it occurred because of stomatal limitations. Elevated Ca increased the diurnal integral of A (A′) that resulted in an increase in the seasonal-long integral of A′ (A″) for barley leaves by 12% (P = 0.14) under both Dry and Wet - 650, 730, 905 and 1020 ± 65 g (C) m−2 y−1 for AD, ED, AW and EW treatments, respectively. Elevated Ca increased season-long average dry weight (DWS; crown, shoots) by 14% (P = 0.02), whereas deficit irrigation reduced DWS by 7% (P = 0.06), although these values may have been affected by a short but severe pea aphid [Acyrthosiphon pisum (Harris)] infestation. Hence, an elevated-Ca-based improvement in gas exchange properties enhanced growth of a barley crop.  相似文献   
356.
1960-2015年淮河流域异常初、终霜日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作物生长关键期发生的异常初、终霜日,对农业生产造成极大损失。准确了解并掌握异常初、终霜日在淮河流域的变化规律及成因,有利于做好霜冻预报服务工作,减轻霜冻灾害的影响,对保障国家粮食稳产、高产、安全具有重大的意义。基于淮河流域1960-2015年61个气象站点逐日地面0 cm最低气温资料,采用标准差计算了初、终霜日的稳定性,使用概率密度函数定义了异常初、终霜日,利用IDW插值方法反映气候态转变前后异常初、终霜日稳定性和频率,同时利用线性倾向估计、M-K、滑动t检验和累计距平法得到气温的变化趋势及突变年份,相关系数法用来分析环流指数、气温、初霜日、终霜日之间的关系。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淮河流域近56年来平均气温以0.18 ℃·10 a-1P<0.01)的速率呈现显著的上升趋势并且在1993年发生突变,气候态的转型促进了初霜日的推迟和终霜日的提前。(2)气候态的转变导致初、终霜日的稳定性降低,初、终霜日稳定性随经、纬度的增加而变好,初霜日稳定性随海拔升高而变好,终霜日稳定性随海拔升高而变化不显著,终霜日稳定性好于初霜日稳定性。(3)偏早初霜日频率>偏晚终霜日频率>特早初霜日频率>特晚终霜日频率,且在气候态转型后,异常初、终霜日的频率趋于降低,稳定在0~20%之间,异常初霜日发生频率整体高于异常终霜日,气候变暖对初霜日的影响大于终霜日。(4)异常初、终霜日频率时空分布差异显著,高频年代分别为1970s和1960s,低频年代为2000s。随着气候的转变,虽然异常初、终霜日频率逐步趋于稳定且处于低频趋势,但是气候转变促进了淮河流域东南部和南部的特早初霜日频率增加,南部偏早初霜日发生频率范围增加。东北部的偏晚初霜日发生频率增加,同时东南部的特晚终霜日发生频率也明显增加。(5)北半球9月极涡面积越小,淮河流域初霜日越迟(R=-0.41,P<0.01)。10月副高面积增加,初霜日推迟(R=0.39,P<0.01);2月极涡面积减小,终霜日提前(R=0.29, P<0.05)。4月副高面积增大,终霜日提前(R=-0.15,P>0.05),并且在1990年后提前趋势加快。  相似文献   
357.
利用东北地区1961—2014年日最低气温及平均气温资料,分析了近53 a初霜日、终霜日及无霜期的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东北地区平均初霜日、终霜日分别为9月28日和5月5日,平均无霜期为145 d。东北地区162个站中,155个站初霜日推后,160个站终霜日提前,158个站无霜期延长,初霜日显著推后1.55 d/10 a,终霜日显著提前2.5 d/10 a,无霜期显著延长 4.08 d/10 a,霜的变化反映了气候变暖的特征(0.3 ℃/10 a)。自南向北随纬度的升高和海拔高度的抬升,初霜日提前、终霜日推后、无霜期缩短。东北地区霜的变化受最低气温的影响要大于平均气温。初霜日、终霜日及无霜期分别在1986、1989、1986年发生了突变,各省霜的突变均发生于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突变后,初霜日、终霜日和无霜期多年平均等值线均向北推进。  相似文献   
358.
文章介绍了车间和处理设施排出口的现状,通过对各排口污染物排放量之间关系的分析,确定一类污染物采样点位的设置方法。  相似文献   
359.
文章主要阐述了作为新世纪石油企业的一名石油工人,每个人都应该发挥主人翁的责任意识,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紧紧围绕"节能减排,科学发展"主题,结合企业实际,动员广大一线岗位员工多形式开展节能减排工作,为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而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